【犬貓照護】心絲蟲來襲,一次搞懂犬貓預防及治療心絲蟲攻略

寄生蟲是人類的大敵,也是貓咪最害怕的敵人之一。

寄生蟲感染來源有許多種,即便再精密的防護也可能有疏漏的時候,畢竟寄生蟲的生存目標就是寄生到生物身上,直到抽乾宿主之前決不罷手。

 

預防勝於治療,今天將透過這篇攻略來帶大家深入認識寄生蟲中致命的存在-心絲蟲

 

::::心絲蟲為什麼這麼可怕::::

很多人以為心絲蟲只會出現在狗身上,
幼蟲在狗狗體內有40-90%的成功機率發育為成蟲。
但因為其傳染途徑極為簡單,貓咪也會被感染,
幼蟲在貓咪體內約有1-25%的成功機率發育為成蟲。
心絲蟲的大小約15-25cm,若是寄生在體型比狗狗小的貓咪,
一但感染很可能造成貓咪心血管無法負荷而暴斃。

心絲蟲可怕的三個要點

  1. 傳染途徑簡單,蚊蟲叮咬就會傳染
  2. 潛伏期長(2-3年),未成長完全前不易觀察,發現時通常為時已晚
  3. 治療方式複雜,花費昂貴且風險高

 

※延伸閱讀:夏日防蚊,五種貓友善的防蚊妙招

 

::::心絲蟲傳染途徑::::

心絲蟲的傳染途進就像是一個無盡的循環,
若沒有事先做好預防,心絲蟲便會透過蚊蟲叮咬無限傳播下去,
這個循環中的兩位主角便是心絲蟲及其幼蟲「微絲蟲」。

心絲蟲會再宿主血液中釋放微絲蟲,再透過蚊蟲叮咬傳遞到下一個宿主身上,寄生約2-3年後成長為成蟲,繼續釋放微絲蟲…

循環:
1.蚊子叮咬感染心絲蟲的宿主
2.蚊子叮咬健康的貓咪傳遞微絲蟲
3.幼蟲在宿主體內成長
4.成蟲釋放微絲蟲

1-4會不斷地在我們的生活圈中循環,所以千萬不可以輕忽心絲蟲所帶來的危害,他們幾乎無孔不入!

::::心絲蟲症狀及治療::::

被心私蟲幼蟲寄生初期幾乎難以察覺,
也不會有太多明顯的症狀,
成長為成蟲後會往心臟或肺動脈等重要血管內,
會漸漸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一、心絲蟲初期的症狀

  • 精神變差、食慾降低
  • 運動量下降、容易喘氣

二、心絲蟲嚴重時的症狀

  • 呼吸困難、持續性咳嗽
  • 虛脫、抽搐
  • 咳血、間歇性嘔吐

當心絲蟲進入心臟後,因其龐大的體型(15-25cm),
會影響貓咪的血液循環功能與心肺功能,
甚至會影響肝腎等器官的運作,導致貓咪猝死或是器官衰竭死亡。

三、心絲蟲的治療

心絲蟲治療在所有病況中也是屬於極為複雜且昂貴的,
且每階段的治療方式都有所不同。
開始治療後貓咪的飲食、生活環境、生活狀況、身體素質都要嚴格控管,
且無法保證可以完全清除感染蟲體,
所以最保險的做法還是要預防性投藥!

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藥物注射手術

  • 藥物注射
  1. 抗生素殺菌

較為溫和的治療方式,但治療時間會較長,
且無法保證能完全消滅心絲蟲,屬於初期的治療方針。

  1. 殺蟲藥

注射殺蟲藥較需要注意可能引發藥物過敏或是
因死亡的心絲蟲引起毛孩過敏或血栓,
療程中須配合預防栓塞和抗過敏的藥物。

  • 手術治療

進行手術直接除蟲,但其當心絲蟲影響
不只一個器官時,風險會大幅的增加。

在治療完成後須持續追蹤是否有殘存的心絲蟲或其幼蟲,
這階段可以透過服用驅除又蟲的藥物約2-3個月,
若有殘存的心絲蟲則需持續進行治療;
若無則可以回到預防性投藥的狀態,才算大功告成。

 

::::正視心絲蟲危害::::

貓咪抱抱

一、容易輕忽大意

在驅蟲防治上最容易輕忽大意,
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貓爸媽覺得貓咪都在家中不可能接觸到外來的害蟲,
且防蚊也做得很足,不用投藥啦。

蚊子極其渺小,除了有可能透過陽台窗戶等縫隙進來外,
貓爸媽每天外出歸來,沒有辦法保證不會帶到任何一隻蚊蟲,
請一定要記得預防性投藥!

二、心絲蟲藥的種類

4-8月為夏季病媒蚊最多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定期投藥。
但市面上的驅蟲藥優點及特性都不太一樣,
價格大約落在200-400台幣左右,購買前建議與專業的動物醫師共同規劃。

在購買有三點需要注意:

  • 生長環境

有外出習慣及家貓在預防藥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須根據用藥指示進行投藥。

  • 種類

基本可非為滴劑、口服,其成分及功效也有所不同,
一定要先確認符合貓咪的狀況再選擇。

  • 劑量

因為是貓狗共通的寄生蟲,再使用上的劑量會有所不同,
要特別注意不可過量或導致貓咪舔食到。

驅蟲藥的投放最容易被貓爸媽們所遺忘,
但一旦發生後總是已經持續一陣子甚至非常嚴重,
還是要呼籲大家務必做好定期預防性投藥,
一旦染上便非常麻煩,除費用昂貴外,也很難根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