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貓奴來說,家中的毛孩不僅是寵物,更是家人,然而,正因為與貓咪關係密切,人與貓之間的親密接觸也可能讓某些疾病悄悄傳播。貓披衣菌(Chlamydophila felis)就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病原體,它會引發貓咪上呼吸道感染症,不僅影響貓咪健康,還可能傳染人類,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種病菌的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讓每位貓奴都能更安心地照顧毛孩。 :::什麼是貓披衣菌?上呼吸道感染症的隱形殺手::: 貓披衣菌,又稱貓衣原體(Chlamydia felis 或 Chlamydophila felis),是一種專門感染貓科動物的細菌型病原體,它主要寄生在貓咪的結膜(眼睛周圍黏膜)與上呼吸道,引起慢性或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尤其好發於密集飼養的環境,如收容所、寵物店或多貓家庭。 儘管貓披衣菌主要影響的是貓咪,但它具有人畜共通傳染性,意味著可傳染人類,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孩童或老年人,更需提高警覺。 :::貓披衣菌的症狀有哪些?貓咪常見警訊::: 貓咪感染披衣菌後的症狀通常表現在眼睛與上呼吸道,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會有以下表現: –眼部症狀 結膜炎:雙眼發紅、腫脹,分泌物增多。 眼部分泌物:眼屎呈黃色或綠色,帶有膿狀。 畏光流淚:怕光、不敢睜眼或持續流眼淚。 單側或雙側發作:通常從單眼開始,後來擴散到雙眼。 –呼吸道症狀 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咳嗽 輕微發燒或精神不振 需要注意的是,貓披衣菌感染後,貓咪的症狀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有時與其他病毒(如貓皰疹病毒、卡里西病毒)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複雜。 :::如何傳染?了解傳染途徑是預防的關鍵::: 1. 貓與貓之間的傳染 貓披衣菌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染,例如: 共用食盆、水碗、貓砂盆 相互舔毛 鼻對鼻接觸 病毒可以在眼部與鼻部分泌物中存活,因此一隻感染的貓咪,就可能在群體中迅速傳播。 2. 人與貓之間的傳染 儘管人類感染的機率不高,但仍有可能被傳染,特別是照顧患病貓咪的主人,如果接觸了貓咪的分泌物(如擦眼屎、清鼻水)又未正確洗手,就可能把病菌帶入自己眼部或口鼻,引發結膜炎等輕度症狀。 特別提醒: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慢性病、接受化療者)、老人與孩童需格外小心,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感染中的貓咪。 :::貓披衣菌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診斷方式 獸醫會依據症狀初步判斷,並可搭配以下檢驗確認病原: PCR檢測:最準確的診斷方式,檢測分泌物中的披衣菌DNA。 結膜拭子培養 血清抗體檢測 –治療方式 治療以抗生素為主,最常用的是: 多西環素(Doxycycline):口服或眼藥膏形式,有效對抗披衣菌。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對眼部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治療期通常需持續 3~4週以上,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提早停藥,以免病菌殘留導致復發。 若家中有多貓,建議一同接受治療與隔離,避免重複感染與交叉傳染。 :::如何預防貓披衣菌?貓奴的日常守則::: 預防勝於治療,飼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風險: 1. 良好的衛生習慣 每次接觸貓咪後勤洗手 定期清潔食盆、水碗與貓砂盆 避免與患病貓咪過度親密接觸 2. 定期健康檢查與疫苗 定期帶貓咪到獸醫院做健康檢查 雖然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披衣菌的疫苗在台灣普遍使用,但部分疫苗可能涵蓋此病菌,建議與獸醫諮詢 3. 新貓隔離觀察 新領養的貓咪應隔離觀察至少2週,確認無症狀後再與其他貓接觸 雖然貓披衣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看似輕微,但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貓咪健康,更有可能傳染人類,身為飼主,我們應該提高警覺,掌握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在享受貓咪陪伴的同時,也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貓咪健康】貓奴注意!當心傳染人類,貓咪上呼吸道感染症—貓披衣菌的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
對許多貓奴來說,家中的毛孩不僅是寵物,更是家人,然而,正因為與貓咪關係密切,人與貓之間的親密接觸也可能讓某些疾病悄悄傳播。貓披衣菌(Chlamydophila felis)就是一種值得注意的病原體,它會引發貓咪上呼吸道感染症,不僅影響貓咪健康,還可能傳染人類,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種病菌的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讓每位貓奴都能更安心地照顧毛孩。
:::什麼是貓披衣菌?上呼吸道感染症的隱形殺手:::
貓披衣菌,又稱貓衣原體(Chlamydia felis 或 Chlamydophila felis),是一種專門感染貓科動物的細菌型病原體,它主要寄生在貓咪的結膜(眼睛周圍黏膜)與上呼吸道,引起慢性或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尤其好發於密集飼養的環境,如收容所、寵物店或多貓家庭。
儘管貓披衣菌主要影響的是貓咪,但它具有人畜共通傳染性,意味著可傳染人類,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孩童或老年人,更需提高警覺。
:::貓披衣菌的症狀有哪些?貓咪常見警訊:::
貓咪感染披衣菌後的症狀通常表現在眼睛與上呼吸道,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會有以下表現:
–眼部症狀
結膜炎:雙眼發紅、腫脹,分泌物增多。
眼部分泌物:眼屎呈黃色或綠色,帶有膿狀。
畏光流淚:怕光、不敢睜眼或持續流眼淚。
單側或雙側發作:通常從單眼開始,後來擴散到雙眼。
–呼吸道症狀
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咳嗽
輕微發燒或精神不振
需要注意的是,貓披衣菌感染後,貓咪的症狀可能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有時與其他病毒(如貓皰疹病毒、卡里西病毒)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複雜。
:::如何傳染?了解傳染途徑是預防的關鍵:::
1. 貓與貓之間的傳染
貓披衣菌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傳染,例如:
共用食盆、水碗、貓砂盆
相互舔毛
鼻對鼻接觸
病毒可以在眼部與鼻部分泌物中存活,因此一隻感染的貓咪,就可能在群體中迅速傳播。
2. 人與貓之間的傳染
儘管人類感染的機率不高,但仍有可能被傳染,特別是照顧患病貓咪的主人,如果接觸了貓咪的分泌物(如擦眼屎、清鼻水)又未正確洗手,就可能把病菌帶入自己眼部或口鼻,引發結膜炎等輕度症狀。
特別提醒: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慢性病、接受化療者)、老人與孩童需格外小心,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感染中的貓咪。
:::貓披衣菌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診斷方式
獸醫會依據症狀初步判斷,並可搭配以下檢驗確認病原:
PCR檢測:最準確的診斷方式,檢測分泌物中的披衣菌DNA。
結膜拭子培養
血清抗體檢測
–治療方式
治療以抗生素為主,最常用的是:
多西環素(Doxycycline):口服或眼藥膏形式,有效對抗披衣菌。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對眼部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治療期通常需持續 3~4週以上,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提早停藥,以免病菌殘留導致復發。
若家中有多貓,建議一同接受治療與隔離,避免重複感染與交叉傳染。
:::如何預防貓披衣菌?貓奴的日常守則:::
預防勝於治療,飼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風險:
1. 良好的衛生習慣
每次接觸貓咪後勤洗手
定期清潔食盆、水碗與貓砂盆
避免與患病貓咪過度親密接觸
2. 定期健康檢查與疫苗
定期帶貓咪到獸醫院做健康檢查
雖然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披衣菌的疫苗在台灣普遍使用,但部分疫苗可能涵蓋此病菌,建議與獸醫諮詢
3. 新貓隔離觀察
新領養的貓咪應隔離觀察至少2週,確認無症狀後再與其他貓接觸
雖然貓披衣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看似輕微,但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貓咪健康,更有可能傳染人類,身為飼主,我們應該提高警覺,掌握症狀、傳染途徑及治療方式,在享受貓咪陪伴的同時,也守護全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