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奶貓潮總是會出現許多新手貓爸媽的求助,
因為奶貓跟他們認知中的「貓咪很好養」截然不同。
這個奶貓不能用,那個不能做,眉角多到不行,
雖然從奶貓期只有短短的幾個月,
但照顧難易度絕對足夠讓新手貓爸媽頭痛不已。
既養之,則安之,小編今天將傳授大家奶貓照顧攻略I,
從餵食再到排泄催便,讓你成為一名稱職的奶爸奶媽!
::::貓用牛奶挑選::::
為了讓沒有母貓且還無法食用固態食物的奶貓能夠獲得足夠的營養成長,
專用的配方牛奶是最佳的選擇,但要記得不要給貓咪喝一般的牛奶或羊奶,
乳糖高熱量少,長時間餵養易造成奶貓下痢。
- 成分重點:高蛋白、高熱量
斷奶前的幼貓,需要足夠的高蛋白及高脂肪(熱量),
尤其需確認是否含有乳鐵蛋白,這項成分能夠透過多種的作用機制
協調並提升免疫力,才能讓貓咪健康的成長發育。
- 牛奶型態
- 粉狀:
粉狀優點是可以長期保存,並能夠調整用量,但缺點是沖泡比較麻煩。 - 液態:
液態的牛奶則反之,方便單是保存期限短,且通常價格更為昂貴。
::::餵奶事前準備::::
- 餵奶工具
- 奶瓶:
新手貓爸媽上手容易,是獸醫師最推薦的餵奶工具,貓咪接受度也高。 - 針筒:
有些貓咪可能還小或是天生較虛弱一些,
嘴巴的吸力不夠會讓他們無法使用奶瓶,
這時候獸醫師通常會推薦使用針筒進行餵食,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力道需控制好,否則容易造成嗆奶狀。
- 泡奶方式
- 溫度:
溫度過高會導致營養被破壞,過低則會讓奶粉不容易化開,
應將水溫控制在60-80度左右,
沖泡完成後待牛奶溫度降至38度左就再給奶貓食用。※小編推薦一定要買一個測量水溫用的溫度計,用感覺的方式很容易因人而異而造成貓咪燙傷。
- 奶水比例:
奶水比例其實需要透過觀察奶貓的排便狀況不斷做變換,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三種比例:- 正常比例為奶粉1:水3
- 若水便則調淡至奶粉1:水4
- 若便祕則調濃至奶粉1:水2
此比例適用大多數的奶貓,若持續出現水便或便祕的狀況建議交由獸醫診斷狀況哦!
::::餵奶方式::::
- 餵奶量及頻率
正常狀況下,未開眼的奶貓只要一餓就會大哭大叫,
基本是只需抓準這個時機餵食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由於奶貓極度缺乏營養與熱量,
若有少吃到幾餐就很可能有生命風險!所以小編整理一個表個給大家做參考!
- 餵奶姿勢
人類嬰兒餵奶時最常出現的姿勢就是由父母抱在懷中餵食,
但這個姿勢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乃水流到支氣管進而造成嗆奶,
若處理不當甚至可能讓奶水跑進肺部,引發吸入性肺炎!
最好的姿勢重點有三:
- 肚子朝下,將貓咪放在平坦處,保持肚子朝下的姿勢。
- 將奶瓶正立後,一定要待奶貓咬住奶嘴再慢慢將奶瓶倒立,避免奶貓突然接受牛奶而嗆到。
- 奶瓶前端可以讓奶貓扶著夠有安全感,而我們手要支撐好。
- 餐後拍嗝
奶貓在吸奶中可能會吸入空氣造成太飽而嘔吐,
這時候我們需要幫貓咪拍打後背將喝奶過程中吸到的空氣拍出。
拍嗝的方式很簡單,以頭上腳下的姿勢拍打奶貓後背約30-60秒左右就可以囉。
- 嗆奶
餵奶後最怕發生嗆奶的狀況,輕則咳嗽,重則肺炎,致死率極高!
若奶貓嗆奶,先以拍嗝的方式幫助貓咪排出空氣,
再用滴管或是自己的嘴巴將奶水盡量吸出,後續觀察貓咪若有鼻子流出奶水的狀況,則須立即送醫。
::::催便催尿::::
令人驚訝的是奶貓在沒有母貓的幫助下是不會自行排便尿的,
再有母貓的狀況下,會用舌頭舔舐奶貓的肛門處,透過這樣的動作告訴他該排便尿了!
- 排便尿的方式
我們透過類似的動作來讓奶貓意識到,
可以利用衛生紙或濕紙巾沾溫水,輕輕地來回擦拭尿道口及肛門處。
- 排便尿的頻率
排尿建議在飯前及飯後各前後15分鐘各一次;
而排便則是1-2天一次即可,也可以透過手指輕壓貓咪肚子看是軟是硬,
來判斷是否便祕,不用太執著於貓咪是否每天都有正常排便。